(这篇文章与平日的品牌公关无关,是给60后同龄人和他们子女的新年感言)
你有没有一种感觉,现在整个60后在社会上消失了。
消费市场,所有品牌都盯着90后, 有前瞻的在研究00后,连李宁这样的老品牌也靠年轻化重返了主流市场。
油腻中年说的是70后,有的80后也在感慨进入中年何以应对,大企业还造势说34岁以上的都要重新上岗。
34岁是哪年出生?今年2018,1984年那一拨,都喊着进入油腻。
还有刚生了二胎被公司裁员,孩子还小岳父得流感突然离世,高额医疗不堪重负。
没有人谈60后,1960年出生的快退休了,1969年出生的,今年还不到50。
可是他们竟然在悄悄地消失。
我去朋友的公关公司开会,四个创始人一个60后,两个70后,一个80后。主要创始人,那个60后把我拉到一边悄悄说,现在我基本在幕后,一线的事让他们去做。
开会的时候,80后CEO犀利无比,团队都服,连我这个60后老公关,号称新中国第一代公关人,也对犀利CEO钦佩不已。
我现在的职业是培训师,2017年给30多家企业的营销公关团队和高管上过课,满会场都是年轻的80后90后。
有时候培训不开场等人,最后进来一位老者,他们叫XX总。培训完一起吃饭,发现XX总也不过70年代初生人。
不久前有个60后创业者,很有名的企业家,花10万元参加了一个创业营,学习创业知识,结交投资人。 结果那位鼎鼎大名的投资人在饭桌上就说:“我不投资60后”。
企业家又气又恼,发朋友圈说:“某些投资大佬,一副小人得瑟的样子,对创业者公开发表年龄歧视,是典型的政治不正确,也是毫无教养的无礼貌表现。这是病,得治。”
虽然我是60后,也不喜欢人这么怼自己,但是60后也许真的要考虑自己的露出方式。
我的朋友,曾经跟我在电视里猛撕“公关还重要么”的著名投资人魏武挥老师也说,那位投资人话虽然有失政治正确,但却是投资行业实打实的规律,符合商业逻辑。
两年前我离开了工作20年的外企圈,做自由职业。以前的同事,外企的朋友来找我,说你这么干行吗?有风险吗?我们这里也可能裁员,万一裁到我,下一个工作都不好找。
我在外企做过高管,也算见过不少世面,做过全球的大项目,离职以后,时常有企业或猎头来找我,但是自从我去一家著名的互联网公司面试以后,觉得回大企业带团队不现实。
那天在著名互联网公司,正是电梯高峰时间,很多人往一个电梯里挤,前胸贴后背,我感觉周围强大的气场,自己与这种气场的不符。
那些自信的、困惑的、疲惫的面孔,所有个性标签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词:年轻。
我有个大学同学,当然是60后,在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总经理职位上做了多年。 国内外同学聚会,他说今天去了(北京)望京SOHO,里面好多创业公司。
他说:“我觉得身边走过的每个人眼睛里都冒着绿光”。
大家说那种绿光是什么感觉,我理解,我经常会在一个小环境中被这样的绿光威胁、质疑、激励。
著名学者许知远在被问到,是不是感觉他的年轻团队比他这一代更聪明。
他说:“我觉得不是聪明,我觉得应该是什么呢,嗯…..是直截了当带来的明快,信息充沛带来的筛选,然后是某种意义上的放弃,另一个时代、另一种空间的可能性带来的实用主义,也是直接。我觉得他们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特征。”
采访者说没有听懂,我们也没有听懂,许知远老师总是这样抽象、思辨,但是他犹豫的描述比简单的戴标签更接近真实,每天都有真实的感官刺激提醒着我们几代人的不同。
60后要面对的事情很多:
- 职场
我曾经任职的全球大公司最近遇到些问题,美国商业周刊报道,这家公司的竞争对手“得意洋洋地称正在大批量获得这家公司员工的简历”。
前员工群里也不断有人在说,以前觉得这么强大的公司,跟着它就行了,保一辈子,现在突然觉得保不住了。
大公司如此,其他的又能好到哪里?
- 家庭
那个岳父得流感的故事敲醒了很多人。我们何以承受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?
即使不是意外,60后们进入80、90岁高龄的父母需要怎样的生活?他们需要你做什么?你能做什么?
去年我母亲骨折住院,同病房的有位90岁老人,每天是她60岁的女儿来送饭,清理大小便。
我问她女儿,怎么不像我这样找个护工啊。她说,老母自己长期独立,家里都不雇阿姨,做饭都自己做,谁都不信任,只有我的话还听。
在公司,老板信任你是好事,但老板完全离不开你,你也有些受不了。
好多年迈的父母都是这样啊。
60后也为孩子焦虑,孩子上什么学,做什么工作,有的给孩子买好了房,有的着急没钱给孩子买房。
有没有想过,到时候孩子说:你们剥夺了我选择的机会,奋斗的乐趣。
- 身体
进入50岁的60后,体检毛病越来越多,这里一个囊肿,那里一个结节,这个指标偏高,那个指标偏低,光看体检报告就把你吓个半死。
想起买保险了,但是跟医疗相关的保险有个铁律:年龄越大保费越高,毛病越多赔付的限制就越多。
比如你体检查出腰椎劳损,保险合同就会写上你有腰椎劳损,相关病症的最高保费不超过,比如5000元。
5000元一个腰你觉得不少,真的有问题,只要医生说是腰引起的就有赔付上限,5000真的什么都不够。
60后怎么照顾好自己,是个大事。
我们上一代人很少考虑,他们觉得有党,有政府,有儿女。
60后这一代,党和政府也会尽最大努力照顾我们,但是我们必须贡献更多,索取更少。
政府要养活的退休人员越来越多,再过几年,中国60岁以上老人会达到3亿。
美国人口不到3亿,想想你去美国,见到的所有人都是60岁以上的,什么感觉。
因为我们下一代的人太少,60后的下一代多是独生子女,当然体力好的在二胎政策出台后还能冲一下。
倒三角的社会,下面的人压力多大。 我跟女儿说,你和你未来的先生,你们俩要养活12个人。
其实我们不要你们养,我们会照顾好自己。
我们不需要你们的钱,以后甚至“常回家看看”都不好意思说。
你们有你们的挑战,你们有你们的梦想,你们的时间被工作填满,被娱乐填满,被生活填满。
所以我最近总在调研养老院问题。
这些都太消极了,其实,60后还远远没有到考虑如何度过漫长的退休时光的阶段。
60后更要积极生活,照顾好自己,可能有这么几条:
第一,摆正心态。
这个时代的大势基本不属于你了,心甘情愿地把舞台让给下一代吧。
同时,保持信心,你的生命经历中有太多宝贵的东西,别让它被时髦的光环淹没。
那些职场明星,创业明星,都有短期难以弥补的短板,只是,你的价值要以合适的方式提供,不一定是人家用百万年薪雇你上班。
别不好意思,你可以公然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,就像90后不喜欢我们喜欢的东西。
但是用好奇的眼光了解为什么会这样。
比如,我不喜欢抖音,不喜欢快手,我觉得那些人在网上刻意搞笑,赚流量,挣钱,用我们60后教训孩子的话是“没正形”、“不务正业”、“浪费青春”。
但是,这些新平台的疯狂成长方式,营销方式,对传统的颠覆,你不得不佩服。
第二,保护身体。
我觉得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运动,需要阳光。即使在冬天,阳光好的时候我也会在中午去公园走一个小时。
2017年,我只打了一场高尔夫,因为自己要学习,要讲课,错过了球友们周末的邀请,假期的比赛。
春节前我买了一套新球杆,今年要多打,用花钱逼自己的方式做一件事,不是60后的专利,80,90后也会买各种卡然后不用。
不要被体检的指标吓到,人体的功能非常强大。
看看《自愈力》那样的书,了解自己,新的食谱可以去试,气功、瑜伽、太极,好奇的事情可以去做。 坚持不下来深深自责,也是一种生活体验。
第三,持续学习。
我做了七年新华社记者,20年外企品牌公关,被称作资深专家,行业大咖,可是现在我每天都在恐慌。
一边写文章上课告诉别人不要恐慌,要打好基础理论知识,多读经典,自己却泡在朋友圈看业界动向,被”这个你都不知道,你OUT了”的感觉吓住。
读《穷查理宝典》,看巴菲特的合作伙伴查理·芒格一生的学习,听“混沌大学”,“得到”,“好多课”这些知识平台的课,觉得自己20多年工作下来,哗地一下,好像什么都不懂,什么都没学过。
学习的最好方法是:读经典,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,课堂上学,工作中学,生活在生活的深处,对任何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视角。
如果这些说法太虚,我们可以在2018年一起做一件事:把过去读过的20本书重新读一遍。
不管是小说还是管理书,说出来,写下来,这次重读,跟第一次读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,为什么,这些感受如何应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,甚至,我如何用这样的知识去赚钱。
知识本身不值钱,知识的组织、整理和输出值钱。
就像我在2017年做的最大的一个项目,在插坐学院”好多课“APP上讲了”品牌公关-工作指南“80多堂音频课,写了近20万字的讲稿,讲稿会在今年出版成书。
持续学习,不要怕错过什么,最好的学习方法所有人都没有掌握,你还有机会胜出。
世界上最牛的投资家巴菲特,似乎错过了20年的互联网投资时代,但是不影响他成为今天成功的商人和智者。
他的搭档查理·芒格说:”基本上没有年纪非常大的人还善于学习复杂的新技能。”
别被他迷惑,他自己到80岁还在学习,还能语出惊人,还能让比他小60岁的人刮目相看。
记住他说的另一句话:“带着快乐不断地思考和学习能够延缓不可避免的衰退过程。”
再加上,少吃,适当的运动, 不要把积蓄都投进比特币。
也记住,我们60后还有人,那些政府领导,承担国家重任的,多是50后、60后。
做到副部级以上的同学,很难跟我们再聚了。
偶尔痛饮一次,临别我会握着同学领导的手说:“ 心里一定时刻装着人民。”
同学深情地说,记住了,记住了。
我还想说,照顾好更需要的人民,我们自己照顾好自己。
不多说了,狗年平安吉祥!
感谢您的阅读,欢迎评论交流~